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

《發智論》與《八犍度論》偈頌的校勘與標點

此處對《發智論》的同本異譯進行校勘與標點:一為僧伽提婆與竺佛念(西元383年)共譯的《阿毘曇八犍度論》中的「〈見犍度〉中〈偈跋渠〉」,與玄奘(西元660年)譯的《阿毘達磨發智論》中的「〈見蘊〉第八中〈伽他納息〉第六」。此兩譯各含17首偈頌,但是《阿毘達磨發智論》的攝頌只列16首,有一首偈頌在攝頌無對應的字詞,原因不明。

校勘的底本為《磧砂藏》,校本為《高麗藏》、《趙城金藏》與《大正藏》。為方便讀者使用 cbeta ,本部落格正文直接標示版主選用的「異讀」,而不是「底本」。

本「本部落格」經常提及「宋、元、明藏」、「元、明藏」、「明藏」或「聖語藏」,此類稱謂指「引用《大正藏》頁底註」的「校勘註記」;筆者並未親自去檢閱《思溪藏》(《大正藏》「校勘註記」所指的「宋藏」)、《普寧藏》(《大正藏》「校勘註記」所指的「元藏」)、《徑山藏》(《大正藏》「校勘註記」所指的「明藏」,或稱「嘉興藏」) 或《聖語藏》。為求行文簡潔,有時將《阿毘曇八犍度論》稱為 T1543,《阿毘達磨發智論》稱為 T1544,《出曜經》稱為 T212,維祇難譯《法句經》稱為「T210《法句經》」,《法集要頌經》稱為 T213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